“沉魚落雁閉月羞花”,形容的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美人。其中的 “落雁”,說的便是出塞和親的王昭君。王昭君以“血緣”締造了漢匈帝國的結盟,大義千秋佳話永久。“落雁”之地便是塞北朔州,而昭君出塞所過的第一個村莊和她離世后的埋身之所,就是朔州的青莊村。“青莊村...
2020-10-13 11:06:09 [朔州歷史]
“高山峨峨,河水泱泱,父兮母兮,道里悠長”。公元前33年,漢元帝為安撫北方匈奴,選王昭君與單于結成姻緣,以保兩國永遠和好。其時王昭君離別中原北去。這一路上,馬嘶雁鳴,朔風凄涼,傷感的王昭君撥動琴弦,音誦悲壯的離別曲和別離詩。南飛的大雁聽到這低沉悅耳的琴...
2020-09-19 16:01:41 [朔州歷史]
“廣武驛前春太遲,桃花幾片柳疑絲。堅冰殘雪今初夏,燕語鶯啼仍一時。”這首詩描繪廣武城最合適不過。出“九塞尊崇第一關”的雁門關,就來到舊廣武城。雁門關是歷史上重要的軍事要地,也是草原文明和中原文化交融的紐帶,可謂三晉咽喉,勢控中原。與雁門關唇齒相依的舊...
2020-09-16 16:01:21 [朔州歷史]
自從人類進入人文時代以來,各種文明應運而生,數字學便是其一。數字文獻(Digital document)從古至今,演變出人們生產、生活、科研、宗教等諸多領域的內涵及意義,并發展成為多門綜合性學科,包括古籍數字化、數學藝術、數字人體、數字能量學、天文數學、數控管理學、數...
2020-09-05 10:09:03 [朔州歷史]
近日,在山西省山陰縣新廣武三段明長城旅游看護步道鋪設施工作業面,施工人員在猴兒嶺山頂20號敵臺東側堆石間發現一方石匾。得知這一消息后的2020年8月7日,我們邀約朔州市長城學會會員歐陽田(原山陰縣文管所所長)、王愛芬(山陰縣知名女詩人)、李德偉(山陰縣文物愛好者)...
2020-09-02 15:21:37 [朔州歷史]
在山西博物院一層展廳,一塊塊壁畫和復原的“壁畫墓”吸引了眾多游客參觀。飛鳥髻、豎箜篌樂器、疾馳的駿馬、彪悍的武士……這些畫面看上去遙遠而陌生。↑九原崗墓葬壁畫中“狩獵圖”局部(5月17日攝)。新華社記者 王學濤 攝它們從哪里來?為何身上有缺失和刀痕?作為山西...
2020-06-08 11:04:02 [朔州歷史]
清朝建立后,通過順、康、雍、乾四世150多年的恢復與發展,全國人口猛然突破三億,導致人地矛盾尖銳,后來加上天災人禍,大量內地貧民迫于生計向邊疆遷徙。“闖關東”、“下南洋”、“走口外”,成為清末和民國時期人口由內地向東北、向西北、向南邊疆、海洋遷徙的三大...
2020-05-23 10:06:21 [朔州歷史]
“應縣木塔,從誕生起,就把自己的身世埋藏在歷史迷霧之中,史書僅有幾筆零星而不精確的記載,給世人留下一個個謎團——應縣木塔何時何人所建?為何建在應縣?大國功匠是誰?”許多研究應縣木塔的專家學者都提出過這些問題,不僅對于研究木塔文化本身的價值至關重要,而且...
2020-01-19 18:09:42 [朔州歷史]
不居深山居鬧市,全國有三此其一,說的便是享譽中外的山西朔州崇福寺。這座藏著“金代五絕”的千年古剎,是中國現存布局最為完整的遼金時期寺院之一。朔州崇福寺是中國現存布局最為完整的遼金時期寺院之一。 李小龍 攝初冬時節,記者走進朔州崇福寺,探訪這座被專家稱...
2019-11-21 09:22:47 [朔州歷史]
11月17日,朔州市朔城區文物局向山西晚報獨家披露:朔州市文物工作站在該區窯子頭鄉后寨村西(恢河西岸)的朔州市殯儀館館址進行地下文物勘探時,發現該地域地下埋藏著215座古代墓葬,年代初步確定為戰國至遼金時期,時間跨度1500多年。目前,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正在對該墓...
2019-11-18 08:58:47 [朔州歷史]